1,数据流图
基本符号:
附加符号
数据流图:
顶层图:外部实体之间的输入输出数据流
0层图:分解成若干个加工并用数据流连接
数据平衡的原则:
1,父类和子类的数据流必须保持一致(数量,内容)
2,加工时的输入和输出的数据流要平衡(输入多少就输出多少)
图和加工的编号:
父图和子图:一个加工可以分解成一张子图
加工编号:就是每个加工加上编号,0层图中的加工编号为1,2,3…
子图的图号就是父图被分解的加工号
构建数据流图的步骤
1,先找输入和输出,构建顶层图
2,对顶层图细化,构建0层图
命名:
数据流:名词/形容词+名词
加工:动词
数据存储:名词
外部实体:具体的对象名
2,状态图
1,四个要素:
一,状态
3种状态:初态(实心圆),终态(同心圆),中间状态(圆角矩形)
中间状态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:上面是状态的名称,中间是状态变量的名字和值,下面部分是活动表,只有上面部分是必须要有的
在一个状态转换图中只能由一个初态,终态可以是0或者多个
二,活动
活动表格式:事件名(参数表)/动作表达式(注:”/“是必须要有的)
事件名:任何事件的名称
常见的3种标准事件:entry,do,exit。exit:进入该事件的动作,do:该状态下的动作,exit:推出该状态的动作
三,转换和事件
两个状态之间带箭头的连线为状态转换,箭头为转换方向,如果箭头上未标明事件,则表示在源状态的内部活动执行完后自动触发转换。
事件表达式:事件名[守卫条件]/动作表达式
守卫条件:布尔表达式
动作表达式:当状态转换开始时执行该表达式
3,程序流程图,盒图
选择:可以理解为if,else语句
untiv:执行P,当c为true时跳出。
while:执行P,当c为false时跳出。
4,软件结构图
一般是将DFD图(数据流图)转化成软件结构图
作图:
具有“变换型”的数据流图,明显可以分割为“导入” 、“加工变换”和“导出” 三部分,对应软件结构的“传入子系统”、“中心变换子系统”和“传出子系统”三部分。
即一个总的系统,下面三个部分分别是输入,加工变换,输出
5,软件测试
白盒测试:
从覆盖度高到覆盖低的排序:
路径覆盖,多重条件覆盖/条件组合覆盖,条件覆盖/判断覆盖,条件覆盖,判断覆盖,语句覆盖
- 路径覆盖:要把每一条录的每一种组合都走一遍
- 条件组合覆盖:每一个判断中的每一个子句的组合都要覆盖
图同上
最后把所有情况的用例写出来就行(x=xx,y=xx,z=xx)
- 条件覆盖
每一个判断中的每个子句(即像x>3这种为一个条件)的不同true/false都要取一次
- 判定覆盖
每一个判断都要取不同的T/F一次
黑盒测试
等价类划分法
输入条件 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
6,用例图
四个方面组成:参与者,用例,系统边界,参与者之间的关系
参与者:画人
用例:椭圆
系统边界:用方形加系统名称,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表示
参与者之间的关系:
7,事件跟踪图(顺序图)
时序图中包括如下元素:角色,对象,生命线,控制焦点和消息。
1、角色(Actor)
系统角色,可以是人或者其他系统,子系统。
2、对象(Object)
对象代表时序图中的对象在交互中所扮演的角色,位于时序图顶部和对象代表对象实例对象实例
类角色。
3、生命线(Lifeline)
4、控制焦点(Activation)
5、消息(Message)
竖线表示对象
事件用水平箭头表示
箭头的方向从事件的发送对象指向接收对象
时间从上向下递增
箭头线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表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
8,类图
定义类
定义属性
UML描述属性的语法格式如下:
可见性属性名: 类型名=初值{性质串}
属性的可见性(即可访问性)通常有下述3种:公有的(public)、私有的(private)和保护的(protected),分别用加号(+)、减号(-)和井号(#)表示。注意,没有默认的可见性。
属性名和类型名之间用冒号(:)分隔。类型名表示该属性的数据类型,它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,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类型。
在创建类的实例时应给其属性赋值,如果给某个属性定义了初值,则该初值可作为创建实例时这个属性的默认值。类型名和初值之间用等号(=)隔开。
定义服务
服务也就是操作,UML描述操作的语法格式如下:
可见性 操作名(参数表): 返回值类型{性质串}
操作可见性的定义方法与属性相同。
参数表是用逗号分隔的形式参数的序列。描述一个参数的语法如下:
参数名: 类型名=默认值
表示关系的符号
类与类之间通常有关联、泛化(继承)、依赖和细化4种关系。
关联
关联表示两个类的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语义上的联系。
普通关联
只要在类与类之间存在连接关系就可以用普通关联表示。普通关联的图示符号是连接两个类之间的直线,如下图所示。
9,ER图
(用于描述数据库):
E-R图也称实体-联系图(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),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、属性和联系的方法,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。
它是描述现实世界关系概念模型的有效方法。是表示概念关系模型的一种方式。用“矩形框”表示实体型,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称;用“椭圆图框”或圆角矩形表示实体的属性,并用“实心线段”将其与相应关系的“实体型”连接起来;
用”菱形框“表示实体型之间的联系成因,在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,并用”实心线段“分别与有关实体型连接起来,同时在”实心线段“旁标上联系的类型(1:1,1:n或m:n)。
在ER图中有如下四个成分:
矩形框:表示实体,在框中记入实体名。
菱形框:表示联系,在框中记入联系名。
椭圆形框:表示实体或联系的属性,将属性名记入框中。对于主属性名,则在其名称下划一下划线。
连线:实体与属性之间;实体与联系之间;联系与属性之间用直线相连,并在直线上标注联系的类型。(对于一对一联系,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1; 对于一对多联系,要在一的一方写1,多的一方写N;对于多对多关系,则要在两个实体连线方向各写N,M。)
er图与类图不同